泾水潺潺润乡土,崆峒叠翠孕生机。7月下旬,兰州大学青衿赴乡实践团深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峡门回族乡,为乡、村两级干部开展办公软件应用与电商直播培训,将数字技能与当地“山货”资源、文化底蕴深度融合,让基层治理更高效,让乡土好物更“出圈”。
图为办公软件应用培训活动 李翱林摄
办公提效:从“能用”到“善用”
在乡政府会议室,实践团从Word文档实用技能切入,除演示自动目录生成、格式刷批量调整等基础操作外,重点讲解AI辅助功能:针对基层常写的工作总结、宣传材料,演示AI智能排版建议、语法纠错与表述优化工具,帮干部解决“格式乱、表达不精准”难题。“以前改材料又调格式又抠文字,现在AI一键给排版方案还能纠错,太省心了!”一位村干部边操作边感慨。
Excel教学则紧扣乡村工作痛点:针对产业统计、惠民数据整理需求,团队重点讲解数据透视表、函数运算,以及图表快速生成功能。“原来不用手动算,软件就能帮我们找出销售趋势!”面对屏幕上自动生成的农产品销量折线图,一位乡干部惊喜地表示。
图为培训现场参会干部们认真听讲 李翱林摄
培训中,身着红马甲的实践团成员化身“小教员”,穿梭席间一对一辅导,不仅破解“合并单元格报错”等传统难题,还帮大家掌握“AI图表配色推荐”“AI函数纠错提示”等新技能,让“生硬的软件+智能的AI”真正变成基层干部“顺手的工具”。
图为团队成员为乡干部一对一答疑解惑 李翱林摄
电商破局:让“峡门货”带文化出山
“咱峡门滩羊吃的是崆峒山牧草、喝的是泾水泉,肉质嫩;回族大姐绣的挂毯,‘牡丹绕梅’纹样藏着咱的民俗,这都是独一份的宝贝!”电商培训刚开场,团队队长丁鑫棚的“乡土开场白”就拉满亲切感。
培训摒弃“空泛理论”,全程以“峡门特色”为核心:选品环节,指导筛选散养滩羊分割肉、回族手工刺绣挂毯、羊毛擀毡坐垫等“有品质、有故事”的产品;直播策划环节,教干部用陇东方言喊出“崆峒山下的滩羊肉,没喂一口饲料!”,镜头里穿插崆峒山云雾、滩羊牧场生态、绣娘飞针走线的画面,让“山货”自带“文化背书”。峡门乡政府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感慨:“培训不仅教‘怎么播、怎么卖’,更让我们想通‘为什么卖、卖给谁’,给农产品外销攒足了底气!”
图为电商直播培训活动 李翱林摄
青春赋能:校地协作共成长
这场培训并非“盲目送教”——此前,实践团走访峡门乡2个行政村,摸清了痛点,才定制了教学内容。团队成员田晏玮说:“我们在校园学的办公技巧、电商思维,能帮基层干部省时间、提效率,这种‘双向成长’特别有意义。”峡门乡政府副乡长朱亚洁表示,数字技能培训“既让基层工作更高效,也为农特产品外销铺路”。
这场干部与青年的双向奔赴,早已超越一次简单的知识传递。在峡门乡的振兴蓝图上,“青春活力”点燃实践热情,“数字工具”破解产业堵点,“文化底蕴”擦亮乡土招牌,三者交织成的生动注脚,正推着“峡门好货”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也让乡村振兴的脚步在泾水之畔、崆峒山下,走得更稳、更坚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