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首个AI饺子馆温情发布:“饺子哥”用科技锁鲜还原“妈妈的味道”

5月20日,龙岗园山企业深圳九面王食品有限公司在卡门大酒庄举办九锁鲜AI饺子馆项目发布会,这场以“饺子哥·妈妈的味道饺子”为主题的盛会,将传统饺子文化与AI科技深度融合,吸引了政府、学界、餐饮及科技领域200余位嘉宾,共同见证深圳首个AI饺子馆的诞生。

一碗饺子里的家风传承:从绿皮火车善举到面点匠心

在新时代、新经济共同发展的新理念指引下,为进一步落实把扩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,政府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推出更多务实举措,持续释放消费潜力。在此政策驱动下,促进数字消费、绿色消费、健康消费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。九锁鲜AI饺子馆的诞生,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响应。

发布会现场,九面王食品创始人、"饺子哥"孙玉安现场揭开了AI智能饺子馆的技术面纱,更讲述了藏在饺子里的两代人温情故事,让在场嘉宾深切感受到:当传统美食遇上AI科技,不变的是包裹在饺皮里的家与爱。

"我是河南许昌人,那里的水土养育了对面食的热爱,更教会我'经商如做人'的道理。"孙玉安分享了1994年冬夜的难忘经历:"那年我和父母乘绿皮火车南下深圳,遇见一个14岁少年因车票被盗被乘务员驱赶。父亲默默为他补了票,一路护送他到父母身边。"这段往事成为孙玉安的人生注脚:"父亲用行动告诉我,做生意先要存善念、守初心。"

而真正让他与饺子结下不解之缘的,是2016年的春节团聚。"北方人过年必包饺子,可当时家里十几口人,会包的只有母亲一人。"孙玉安回忆,母亲凌晨四点起床,揉面、调馅、擀皮整整忙活6小时,上桌的饺子被抢光时,母亲却累得直不起腰。次年尝试用速冻饺子替代,却遭孩子们嫌弃"没有奶奶的味道",经历过饥荒的父亲看着被倒掉的饺子痛惜不已:"自家做面点的,怎么让家人吃不上一口好饺子?"

这句质问成为孙玉安的创业起点。此后三年,他每日跟着母亲学艺,面粉洒了上百袋,失败面团堆成小山。2018年春节,当他忐忑端出自己包的饺子,父亲咬下第一口时的那句"就是你妈这味儿",让这个北方汉子红了眼眶。"那一刻我明白,饺子不仅是食物,更是情感的载体,是妈妈的爱,是家的温度。"

AI时代的温情创新:用科技复刻"妈妈的手艺"

带着 "让天下人都能快速吃到妈妈味道"的初心,孙玉安将30年面点经验与AI技术结合,打造出深圳首个AI饺子馆模型。

据介绍,其核心"智能免煮"模式突破传统餐饮局限:中央厨房采用9道锁鲜工艺,严选北美小麦、露水青菜等原料,通过冷链极速锁鲜;AI终端支持扫码点餐、自动加热,实现"0厨师、0厨房、0囤货",让写字楼白领、便利店顾客等人群,3分钟即可品尝到媲美现包的饺子。

发布会试吃环节,嘉宾通过AI终端品尝"经典肉馅""养生菌菇馅"等产品,纷纷点赞"面皮劲道、汤汁饱满,像家里做的"。同步启动的"百城千店"招募推出限时优惠,数十位投资者现场签约,见证"科技+情感"模式的市场号召力。

"我们有责任让中国美食也站上科技潮头。"孙玉安表示,AI终端不仅是效率工具,更是文化载体:"海外华人想吃家乡饺子,可能要花几小时准备,但通过我们的智能终端和跨境供应链,他们下楼就能买到'妈妈的味道'。这是科技的温度,更是文化的力量。"

五年规划勾勒"饺子帝国":让世界尝中国味

发布会上,九锁鲜AI饺子馆五年规划同步揭晓:2025年聚焦深圳完成1000家布点,营收1.6亿元;2026-2029年向全国七大区域扩张,2029年门店达1.2万家、营收16.6 亿元并启动上市。同时,项目将借力海外华人社区与跨境电商,推进"饺子出海",目标成为全球华人"妈妈味道"首选。

深圳市商品联合会副会长刘鸿图评价:"当传统饮食插上AI翅膀,标准化与情感共鸣缺一不可。九锁鲜用'妈妈的味道'锚定用户心智,用数字化供应链突破规模瓶颈,为中式快餐转型提供了新思路。"

发布会现场,孙玉安带领团队庄严宣誓:"以传承千年饮食文明为使命,让每一张饺皮凝聚传统智慧,让饺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美味窗口。"这句誓言呼应着他的创业初心——不是打造冰冷的科技产品,而是用智能终端传递温暖,让每个离家的人,都能在饺子里找到心安处。

从东汉张仲景的"驱寒娇耳汤"到AI时代的智能饺子馆,饺子这一文化符号历经千年变迁,如今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,正以"妈妈的味道"为魂,以科技为翼,飞向更广阔的美食领域。